文章阅读率跌破5%?那是你没意识到这3个问题

  为什么用户阅读会感觉到累?其次,要怎么样才能不累?最后,除了不累,怎么让用户觉得爽?

QQ截图20170511082650

  怎样写文章才能让读者读起来不累?看到这个问题,我想起来上次开选题分析会的时候,一个编辑问我,选题选完了,文章该怎么写?压制住体内的洪荒之力,我说了两个字:散会!

  我写过一篇题为《文章都写不好,还有脸做运营?》的文章,写作能力是运营的基础能力之一,但是现在自媒体平台越来越多,入行门槛也越来越低,靠着抄袭、洗文、攒文等简单手段,让“一小部分人先富起来”,也让正正经经做内容的自媒体人略显尴尬。

  文章谁都会写,但是什么样的文章才算写得好?“让读者读起来不累”可以算作一个衡量标准。

  那么,怎么才能不累呢?

  这篇文章结构上分为3个部分,首先,为什么用户阅读会感觉到累?其次,要怎么样才能不累?最后,除了不累,怎么让用户觉得爽?

  第一个问题,为什么用户阅读会感觉到累?

  我的感受是这样的:

  阅读最累的时候是上学读书阶段,每天需要学习大量的知识并强化记忆;

  在不被强制读书的大学里,作为“有志青年”选择组织/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来锻炼能力;

  毕业以后往往一年都不会看完一本书,但是现在有了自我学习的意识,每天坚持用手机阅读,但是除了看“麦肯锡工作法”这类干货型书籍外,更多的是看“乖,摸摸头”这类作品。

  根据我自己的经历,总结几点阅读感觉到累的原因,与大家探讨:

  内容需要大量的思考,会累;

  文章太长感觉看不完,会累;

  文章内容找不到重点,会累;

  翻了几页没有兴趣点,会累。

  后面3点更好理解,第一点用户思考我们可以继续分析。

  什么样的内容会需要用户思考?我认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:

  专有名词,需要理解;

  知识点多,需要归纳;

  缺少重点,需要寻找;

  观点模糊,需要挖掘。

  专有名词除了某一行业内的名词外,新鲜出炉的网络语对某些用户来说也属于转有名词,比如你跟大爷说“皮皮虾我们走”,大爷可能会说“皮皮虾?挺好吃,那边市场有得卖。”

  感觉到累的原因也许每个人都不同,但是还原到用户阅读场景,自媒体文章的阅读大多是通过手机完成,利用公交/地铁/等人这些碎片化时间完成。

  碎片化时间阅读让用户很难静下心来思考,也很少有时间给一篇长篇幅文章,点开文章的动机来自于标题带给用户的兴趣点。

  记得之前有过很多内容分析干货提到,长文章用户更容易转发。但是我认为,长文章用户虽然容易转发,但是并不容易看完,往往是通过转发来替代收藏。事实上,在运营头条号以后,通过阅读完成度的数据发现,不到一千五百字文章的阅读完成度普遍高于两千字以上的内容。

  第二个问题,怎么样让用户阅读不觉得累?

  首先,要弄懂你的用户是谁

  用户基础决定上层建筑,反过来说,内容风格决定用户属性。朝阳大妈和通州大妈虽然都是大妈,但是对内容的喜好也不太一致。

  大妈们普遍都关注哪的菜便宜,谁家的姑娘/小伙还没结婚,但是朝阳大妈更关注时事,通州大妈更关注怎么才能斗好地主。

  其次,了解你的用户想看什么

  这个想看什么要追溯到用户的心理诉求,比如说,用户关注养生类文章想看什么?是想看吃什么有营养还是吃什么能得三高么?不是,是想看怎么才能活的更久。

  用户关注时尚类文章想看什么?是想看今年奢侈品出了哪些新品还是想看那些穿裤衩走T台的大模儿呢?也许男性用户更关注后者,但是真正关注时尚的用户想看的是怎么才能让自己变得好看,从而获得他人的赞美。

  再比如我关注鸟哥笔记,是想看别人家的活动多么成功,丰富自己的运营知识么?其实也不是,我是想加薪升职,养个白富美(这个养是养亲闺女,不是干闺女)。

  了解用户真正想看什么,才不会浮于表面,封闭自己的思路。

  然后,想明白你能写什么

  这一点很重要,在刚起步的时候甚至要列为考量的第一条件。什么样的内容都有用户喜欢,关键是你能提供什么。

  文章所传达出来的是作者个人的知识积累和见解,在新榜排名中,人民日报和新闻联播总是占据榜首,因为有新闻来源的天然优势。

  占豪、参考消息这类时政类公众号的内容因为有审视时事的独特视角,汽车之家/玩车教授/有车以后这类汽车行业账号同样是因为有自己的内容来源和观点。

  那么问题来了,你有什么?

  如果你什么都没有,那么做一个公众号就需要想明白,你要学习什么。

  以上3点可以归纳为让内容“有用”、“有趣”、“有料”,这是让用户不觉得累的基础,第4点聊聊让用户不觉得累的技巧。

  最后,你的文章要怎么写

  让用户读完不累,那就规避掉用户觉得累的因素就好了。

  从2012年微信公众平台上线到现在,有人把用户阅读划分为图文时代、读图时代、短视频时代,而图文仍然是用户阅读的主要形式。

  微信公众平台刚上线的时候,第一批自媒体创作者将报纸/杂志/门户网站/博客上面的信息“转移”到微信公众平台发布,依然沿袭传统文章写作方法,结构严谨,用词考究,不扯上几个专有名词就显得没有深度,不概括几句文章意义和中心思想就显得账号没水平。

  2013年开始,有一些自媒体账号开始转变文风,不再考究用词,不再追求文章结构,有什么说什么,甚至俏皮话、口头语、方言土语都用上了,很幸运我也参与到其中。

  嗯,上面这一段,最后一句话是重点,装完了13,开始扯点正经的。

  1.尽量少让用户思考

  不要把用户当专家,遇到专有名词要解释说明或者用大众所熟悉的话来代替。

  比如医生跟你说,“你这是鼻衄(这字我不认识),由鼻腔鼻窦内黏膜血管扩张破裂引发出血”,听完吓你一跳,是不是还得换个鼻子啊?那得换个挺一点的,顺便整容了。其实呢,就是流鼻血。

  当然,如果你的内容是面向医疗行业,那就得这么说,不然不专业,就像AARRR模型,在鸟哥笔记的文章里很常见,因为面对的是运营行业用户,如果不懂就需要你学习。但是你跟卖菜的大爷说你可以用AARRR模型来分析用户,卖菜大爷深思熟虑一番后说:“白菜一块钱1把,这3把你给2块吧,我也该收摊了。”

  2.每篇文章只要1个重点,长度在1-2千字

  写到这发现我这篇文章又写长了,还有好几个重点,怎么办呢?嗯,我的受众是行业用户啊,不多写点怎么显得专业呢?

  如果面对的是普通用户,不需要表现作者专业的时候,文章尽量不要太长。根据今日头条发布的用户阅读数据,18个细分行业中,除社会类、军事类内容外,其他16个细分行业文章长度在2000字以下的用户沉浸度更高,而千字以上的文章阅读量为千字以下资讯的1.4倍。

112200qjzjz4eso6213rs9

  今日头条并没有发布用户阅读速度的相关数据,而根据我自己运营的头条号,100篇文章用户平均阅读速度为16字每秒,即每分钟960字。2分钟即可读完的文章能够让用户保持持续的专注力。

  3.开头不要写废话,顺着标题让用户读到重点。

  用户选择一篇文章绝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标题,但是很多作者都喜欢在开头部分和读者“客套”两句,来表现自己的“亲和力”、“生活化”,可是不恰当的套近乎会让用户反感,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,还是有话直说吧。

  比如这两张截图,是2个微信公众号的活动文章,我冲着“活动”这两个字点进来,但是左边这张图让我看到的是小编如桃花般盎然的文采(实际上这篇文章点开第一屏是图片,需要滑到第二屏才能看到文字),活动呢?跟你熟么你就跟我套近乎。

112620ss5jl6hh1si9nh6q

  右边这篇也在套近乎,但是好歹写了句跟活动有关的,“写留言得礼包”。

  有些作者喜欢把重点留到最后,认为这样有悬念,比如标题写某女星酒桌豪饮,看呆男星。我的心理预期是这个女星是谁?跟谁喝的酒?喝了多少?喝多了以后怎么样……可是打开文章上来就是铺垫:“一般的女人不喝酒,女人不喝一般的酒,喝酒的女人不一般……”

  巴拉巴拉一大段,半天看不到重点,本来想累肾的,结果却累了心。

  所以,在写文章的时候不需要过分构思开头,顺着标题写下去。福力活动说明的文章,吸引用户的是奖品,看完奖品想看怎么中奖,写完参与流程重点内容基本就说完了,想多写两句的可以套套近乎了。

  第三个问题,怎么样让用户觉得爽?

  终于聊到第三个问题了,不累是满足阅读需求的基础,爽才是好的用户体验。让用户觉得爽的方法可以概括成1句话:用事实撩拨情绪,引起共鸣。

  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,情感鸡汤类文章经久不衰,为什么?鸡汤读多了,其实挺乏味,但是鸡汤很容易撩拨起人的情绪。

  撩拨情绪引起共鸣这句话大家可能都懂,但是很多人撩拨情绪是通过讲道理、说哲理,高考作文背的名人名言这时候都用上了,现在50岁以上人群的微信朋友圈里经常被“做一个知足常乐的人”、“心若相知,无言也默契”、“人生七笑,有钱买不到”这样的标题霸屏。

  这是50后们的鸡汤,并不属于80后、90后,相反咪蒙、十点读书的鸡汤更适合现代人,为什么?

  因为他们在用事实撩拨情绪,故事与用户的内心情绪和生活直接相关。

  用故事代替说教,多写现实少唱高调,在北上广说说房价高涨,毕业两年都想吐槽人在职场,说句唱高调的话,用户的阅读需求是对现实的迎合,对理想的期待。

  写了这么多,最后总结一下:

  给合适的人看适合的内容,有用有趣才不累;

  以讲述和分享的态度落笔,不需仰视才不累;

  用普通的语言讲述专业事,不用思考才不累;

  让用户阅读时能看到自己,有关才能有共鸣。

来源:春哥团队,欢迎分享,(春哥微信号:cgnanyin)
上一篇:公众号何时推送最佳?最易获10w+?独家大      下一篇:公众号怎样才能不断获取新增用户?